东方网3月14日消息:近日,鲜为国人关注的珠宝家族重要成员——碧玺的知名度在节节上扬,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甚至有媒体抬高其身价,称之为“世界五大宝石”之一。
不错,在国际市场上,鲜红色碧玺、鲜蓝色碧玺和碧绿色碧玺的价格非常高,其顶级品有时会让次级的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望而兴叹。此外,红绿双色碧玺、玫瑰红色碧玺等在珠宝市场中极为活跃,其不菲的价格常令人咋舌。碧玺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慈禧太后就曾对它宠爱备至,如痴如醉。尽管如此,现在让碧玺跻身“世界五大宝石”之列还是操之过急,因为它暂时还没能把“世界五大宝石”(本报陆续报道过的钻石、祖母绿、红宝、蓝宝和猫睛)中的任何一员踢出局。下面,我们就由表及里地了解一下色彩绚丽、品种众多且身怀绝技的碧玺的独特魅力。本专题撰文/图片整理吴聿立
戴碧玺能吸引爱情友情?
碧玺是宝石级电气石的中文历史称谓,化学成分为复杂的硅酸盐类,矿物的摩氏硬度为7~7.5,比重在2.9~3.2之间,折光率为1.624~1.644,且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即碧玺在受热或摩擦时可出现静电磁场,能产生吸引力。
碧玺曾一度被荷兰人称为“吸灰石”。直到1768年,瑞典科学家林内斯才发现碧玺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碧玺在受热或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磁场,能吸附周围较轻的物体,这也是其中文学名电气石的由来。正因为具有优异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碧玺才常被科学家用来测定物体的发光强度与压力——二战伊始,碧玺是唯一用来判定核爆压力的材料。
碧玺的压电性和热电性也表明这种宝石能够产生强劲的自由能量,因此西方人认为:佩戴碧玺能提高办事能力及自信心,还能吸引爱情和友情;碧玺还能对人体疾病产生神奇的疗效,提高自然治愈力。此外,碧玺颜色鲜艳、多变兼透明度高,因此自古以来即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目前,碧玺的价值仅次于彩钻、红宝、蓝宝、猫睛和祖母绿等,是中档宝石里的佼佼者,在日本和西方国家特别受欢迎。
其实,如从宝石分类学角度来说,碧玺是一个宝石族名,包括了很多宝石品种。按照美国宝石学院的分类,碧玺家族共有红色碧玺(Rubellite)、绿色碧玺(Verdelite)、蔚蓝碧玺(Indicolite)、黑碧玺(Schorl)、紫碧玺(Siberite)、无色碧玺(Achroite)、双色碧玺(Bi-Colored)、西瓜碧玺(Watermelon)、猫眼碧玺(Cat’seye)、钠镁碧玺(Dravite)、亚历山大变色碧玺(Color-change)、钙锂碧玺(Liddicoatite)、含铬碧玺(Chrome)和帕拉依巴碧玺(Paraiba)等14种,而市面上流通的碧玺宝石的主要颜色则包括无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褐色和黑色等,其中具通透光泽的蔚蓝色、鲜玫瑰红色和粉红色带绿色的复色是上品。
宝石级碧玺几乎全部产自伟晶花岗岩,且产地分布十分广泛,包括巴西、美国、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意大利与缅甸等许多国家,我国新疆、云南、甘肃、内蒙古、河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也有发现。
慈禧太后是十足碧玺迷
清代,碧玺曾成为权力的象征,是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特别是慈禧太后时代,碧玺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独揽朝政的慈禧太后除了对翡翠、钻石等倾情有加外,还对颜色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碧玺万分宠爱,是位十足的碧玺迷。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之侄李成武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了慈禧死后陪葬物品的情况:慈禧太后“脚蹬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碧玺近年价极低,然是物大者难得。今若有此物,虽不值钱,亦将合七百元一两也。”这里慈禧太后脚蹬莲花,寓意是“步步生莲”,即使亡灵尽快进入西方乐土。此外,慈禧太后的金丝锦被也镶嵌有很多碧玺。《爱月轩笔记》又有如下记载:“金丝锦被,制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一分珠五百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者十八、小块者六十七、紫母绿五分重者二块、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除了以上两件极品外,慈禧太后棺中还有很多其他碧玺首饰。据清朝内务府簿册所载,殓入棺中的碧玺首饰有:红碧玺朝珠、红碧玺手串、紫碧玺手串、红碧玺念珠、金镶红碧玺正珠、红碧瑘抱头莲、绿玉镶红碧玺抱头莲、红碧玺绿玉穿珠菊花、红碧玺镏子、红碧玺帽花。这些都是慈禧太后死后用来殓葬的碧玺饰品。
其实,作为碧玺迷的慈禧太后,恐怕在活着时即已念叨着要在自己未来的墓葬中置入碧玺首饰了。清朝皇宫档案《普陀峪金井安放帐》有这样的描述:慈禧太后建陵时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椁下面的金井内,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宝。自光绪五年(1879年)3月25日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15日,陵墓官员曾奉懿旨先后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宝物,光碧玺类宝物就计有红碧玺镶子母绿别子一件、红碧玺长寿佩一件、黄碧玺葡萄佩一件、红碧玺葫芦蝠佩一件、红碧玺双喜佩一件和红碧玺佛头塔一件。
可见,不论生前还是死后,慈禧都对碧玺情有独钟。为啥呢?笔者认为异族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日益东渐,是慈禧老太成为中国历史上地地道道碧玺迷的主要原因。
清宫碧玺多为美国进口
根据故宫史料记载,仅是从1900庚子事变年到1908慈禧归天年这8年间,慈禧太后几乎每年都让宫廷造办处到美国圣地亚哥采购几吨各色碧玺,其中尤以粉红色碧玺居多。因此,可以说慈禧太后所用的数量十分庞大的碧玺几乎全部自美国加州进口。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梅萨平原的伊巴拉雅矿是一个优质碧玺矿,在19世纪末期即已闻名于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巴拉雅矿开采出来的大部分碧玺都出口到了中国,供清朝宫廷作为首饰和雕刻之用。该矿产量很大,质量很不错,据说其中一条矿脉就能开采出6吨多重的碧玺晶体来。然而好景不长,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王朝的奢侈生活也到此画上了句号,其结果是伊巴拉雅矿的碧玺产品滞销,中国市场告吹,迫使该矿关闭。
一直到最近,伊巴拉雅矿才被重新开发。虽然重开的矿井产量也还可以,但碧玺晶体的质量已经大不如前了,因而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该矿的美国老板或许还会怀念百年前中国那个痴迷碧玺的大富婆——慈禧太后。
传碧玺唐朝时已进中国
碧玺以颜色丰富华美、色彩变化多端而著称,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宝石之一。如果仔细划分的话,碧玺的颜色有一百多种,要不,它怎么会有“宝石变色龙”之别名呢?碧玺目前在国内珠宝市场上知名度虽然不高,还不为现代中国人所熟知,但在我国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碧玺最早出现于中国,据传是在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在征西时就曾得到过碧玺,并将其刻成玉玺印章。明朝,皇帝专门派太监或大臣到云南腾越督办采购碧玺和红宝、蓝宝,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儿曾向明成祖朱棣贡献方物和宝石,宝石中就有珍贵的碧玺。清代,碧玺有不同的称谓:在清初谷应泰所著的《博物要览》中被称为“披耶西”;随后出现在康熙时期的《清会典》中,叫“碧亚厶”;乾隆时期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则称之为“碧霞洗”、“碧霞玭”或“碧洗”;光绪时期,陈性所著《玉记》中称“碧霞希”;而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才简称为“碧玺”。
现在,“碧玺”已成了中国珠宝行业的惯用名称。而电气石(Tourmaline)的名字则来源于斯里兰卡僧伽罗人语的“toramalli”,其字面意义为“混合宝石”,在历史上其意义也的确比较含混,经常与其他宝石名如“红玉髓”等混同。显然这也与它丰富多彩的颜色以及以色名石的传统有关。
鉴赏
颜色是重要评判标准
碧玺的鉴赏原则与其他有色宝石相同,也是以颜色、光泽、透明度、内含物、缺陷、重量和切工等作为评价与选购的依据,其中颜色是最关键的评价因子。尽管如此,每种颜色的色调、饱和度以及亮度都会有差异,如市场当下最为流行的是粉红色、鲜艳红色、玫瑰红色、鲜艳蓝色和鲜艳绿色碧玺,而对每种颜色而言,只有饱和度中等且亮度高的色彩才能算作顶级佳品,如果饱和度过深或过浅,该种碧玺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而只能归属为次级品。
自然,次级的红色、蓝色和绿色碧玺其价值是相对较低的。正因为如此,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些不法珠宝商以次级的红色、蓝色和绿色碧玺来冒充高档宝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
辨真
识别假货有三招
一般情形下,碧玺的矿物原料呈长柱状,柱面上有纵纹,而横断面则呈弧面三角形。此外,碧玺具特征的、非常明显的二色性和由于强烈双折射而产生的双影光学现象。所以,如果是晶体原料,碧玺是很易识别的。
但是,如果是经过切割和镶嵌的碧玺饰品,由于碧玺颜色丰富多样,因此它常与其他天然宝石、合成宝石甚至有色玻璃相混淆。其中容易混淆的天然宝石包括透辉石、紫水晶、红柱石、金绿玉、黄水晶、翠榴石、翠绿锂辉石、橄榄石、烟水晶、红宝石、祖母绿、桃色黄晶、符山石和锆石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依据碧玺的如下三个特性来鉴别:
一、碧玺具强双折射率:如果从宝石的台面向下观察,可以见到碧玺底棱呈明显的双影现象——由此可将碧玺与任何颜色的托帕石、合成尖晶石等区分开来;
二、碧玺具强二色性:如果是红色碧玺,常显红色和粉红色的二色性;如果是绿色碧玺,常显示绿色和淡绿色二色性——由此可轻易地将绿色碧玺与绿色橄榄石、绿色玻璃、绿色石榴石等区分开来;
三、碧玺经常被琢磨成祖母绿阶梯形状,因此在平行阶梯长边的方向经常可见一些管状的包裹物或棉絮物,而在平行阶梯短边的方向观察经常会发现其颜色变深,这是由于碧玺不同方向对光的吸收不同——这一特性可用来鉴定碧玺和一些合成的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