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
泰山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泰山石与沂蒙山区所产的沂山石和蒙山石属同类奇石。沂山,旧称东泰山。沂山石早有泰山石之称。泰山石,沂山石和蒙山石,其石质均为古老的泰山岩群变质岩。其形成时代相近,形成环境相似,所经受的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相同。来自此类岩石的奇石性质、形态特征一样,只有奇石个体差异,故统称泰山奇石。 巍巍泰山,驰名中外。泰山奇石,古朴珍稀。泰山是稳固的象征。
“泰山安四海皆安”。据记载,继孔子之后,自秦始皇起,多代皇帝都在泰山举行祭祀和封禅大典并刻石记号,以求其各自王朝的长治久安。泰山遂被尊为“上岳之崇”。泰山石代表庄重和久远,许多重要建筑基石取材于泰山石,哪怕相距遥远也在所不惜;泰山石又是震慑邪崇之石,
“泰山石敢当”制石见于古今多地;泰山石也是吉祥、纪念、友谊和观赏之石,置其石于庭院、厅堂,有吉祥如意,返朴归真之感。海外华人存其石,常引发对祖国的眷恋。国际友人存其石则不忘与中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泰山奇石是有记载的最早作为贡品的石种。《尚书·禹贡》和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均有“厥贡……岱畎丝、铅、松、怪石”的记载,即泰山谷地所产的丝、麻、铅、松和怪石 (奇石 ),在中国第一个正式王朝的夏代已明令列为贡赋之中。由此可见,泰山奇石利用历史之悠远。 泰山奇石的基本特征是:奇石块体为自然形体,大小不等,无任何雕凿痕迹;块体呈次棱角形、浑园形,无尖锐棱角;以其所显示的图案,或称图像、具像、图纹为主,块体形态次之。即在灰白、灰黑、灰绿、浅江、黑色等岩石背景上,呈现各种各样的以白色色调为主的图纹、图像等图案。这些图案有似山川流水,有如古木枯枝,有像飞禽走兽,有类各种姿态的古今中外人物造型,以及苍劲有力的行、草文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而且图案与石基之色反差明显。真可谓:形色各异天公造就,奇特珍稀地姥载承。那些图案优美、逼真,分布恰到好处;或一石数字,且现词组者更为珍贵。
泰山奇石的石质为泰山岩群变质岩,岩石品种有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细粒角闪石岩等。岩石坚硬,表面粗糙。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距今 25亿年前后。变质前的原始岩石有沉积岩,也有稍晚的岩浆侵入岩及火山岩。 奇石图案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后期,晚期结晶的浅色矿物斜长石、部分钾长石和石英等充填于不规则的原生裂隙中结晶而成。还有的是在变质岩基本形成和固结后,由于地下热流局部通过,引起深部岩石部分重熔,那些首先被熔的斜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所形成的岩汁,上升充填在浅部因温度降低,岩石收缩而产生的裂隙中,形成各种网状、枝叉状、条带状、团块状等脉体,其中一部分脉体组成在现今岩石表面显露的象形图案或文字。
经过地壳的造山运动,使这些变质岩石裸露地表,受风吹,雨淋.日晒及寒暑交替变化等风化作用,表层岩石逐渐破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孤立块体。原地未动的大型块体,在进一步经受风化,剥蚀等作用下,即形成大型奇石景观。另一部分块体侧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崩落,相互碰撞,滚动,进入沟谷河道,经流水冲刷和砂石磨砺而成为小型奇石块体。这就是泰山奇石形成的全过程。
泰山奇石产地主要在泰山、沂水及蒙山山坡及周边河道和沟谷中,资源散布,无集中产地。通过奇石爱好者的寻查和遴选,不断有泰山奇石佳品被发现。
|